微信

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71号中公教育大厦1908室

论文与著作Papers and works
联系我们 >
  •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71号中公教育大厦1908室
  • 邮箱:xnroad@163.com
  • 电话:020-85219511
城市道路的人性化空间
发布时间:2018-10-20  期刊: 作者:韦宝伴 指导老师:张肖宁

       主要探讨城市道路人性化空间环境的有关概念、组成要素、特点及营造手法。道路空间环境与道路本体的建设密切相关,但更注重于道路的外观视觉表现及其空间组合关系。人性化的道路空间还要求从人本思想出发,使空间环境具有人体尺度,满足行人的生理要求、心理行为特征,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行人。

       本文研究的方法与一般的道路景观论文不同。一般的景观论文侧重于“景”,而忽略了“观”,容易导致景观与体验的脱节。本文在“观”的基础上研究“景”,强调“景”和“观”的结合,使景更好地服务于道路使用者(即观者)。另外,本文不仅仅局限于道路景观,而是从道路使用者(特别是行人)的生理要求、心理行为特征出发,研究营造人性化道路空间环境的各项措施,例如休憩空间、行人标识系统等。

       回顾了我国解放后城市道路的发展过程,指出目前城市道路处于人性化设计的初级阶段。分析了我国城市道路常见的弊端:仅重视机动车的通行能力及相关工程技术,而不注重行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抄袭现象严重,丧失个性。这些现象源于以车为本的设计理念和政绩工程的心理。通过对国内外城市美化运动的反思,提出以人本思想指导城市道路的设计和建设。

       城市道路空间属于城市外部空间的一部分,是展示城市风貌的主要途径。城市设计的对象是城市外部空间,侧重于建筑外界面的风格营造及彼此之间的协调统一;城市道路空间是线性开放空间,侧重于道路使用者在其间穿梭的体验。城市道路空间的三个组成要素为:道路空间、路外空间及人的活动。城市道路空间的6个特点是:线形开放、空间系统性、空间多元化、建设主体多样性、具有车和人两种尺度、人的活动最视觉环境中活跃、最有吸引力的要素。人体尺度要求城市道路空间必须体现行人的生理要求及心理行为特性。人的活动是道路魅力的体现,必须营造良好的空间环境,丰富道路景观,培育人的活动。

       欲营造人性化的空间环境,必须先了解行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性。阐述了人的感知特性和视觉特性,引入了视觉能量和视觉平衡的概念。行人有5个心理特性: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归属的需求、与自然交流的需要及历史认同感,这些心理特性可为城市道路空间提供直接的设计依据。阐述了行人的行为特性:步行速度较慢、持续步行时间短、行人间存在速度差异、存在特定的交往距离、具有领域和依托的要求等。论述了活动效应过程,指出人的活动是吸引人的主要因素,是道路具有魅力的表现。

       根据行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性,提出人性化城市道路空间所应具备的条件。行人持续行走的距离较短,要求合理安排休憩设施和过街设施。其他基本的生理需求也要得到满足,为此必须布置购售设施、饮水器、公共厕所等。安全的需要要求平整防滑、足够宽度的步行空间,拥有足够社会监视及良好识别性的环境。归属的需要要求道路体现地方特色或当地历史文化,使市民因此而自豪。与自然交流的需要要求充分利用沿线的视觉资源,并在优美风景的路段设置休憩设施。社交的需要要求城市道路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培育人的活动,并注意休憩空间的布置方法、座席的摆放方式,增进行人之间的交往。历史认同感要求道路空间表达一些历史元素,以引起人们的共鸣。

       人性化的道路空间环境是道路建设的新要求,为此引入行人服务水平的概念和建设城市带状公园的观念;并以行人的实际体验代替效果图作为检验设计的标准。为营造舒适安全的场所,要求人行道具有足够的宽度,并区划不同功能区域;积极利用树木遮荫;充分发挥驾驶员、行人和沿线的居民监视作用。为创造宜人的空间,可通过人行道的错面、休憩空间的上升或下沉等创造层次感;空间过大时,采用不同铺装方案或树木细分空间;利用高大树木获得高度方向的空间;通过节凑消除人行道或通道的单调感,利用转弯修饰陡坡。为改善视觉环境,分析周边环境,道路风格与周边环境保持一致;保持道路景观的统一多样性;采用趋近、显露、连接或绕行、遮挡、改造等方式对道路外侧视觉资源进行管理;作视觉能量分析,保持视觉的平衡。通过设置路名标志、强化道路特征、完善行人标识系统、优化路网结构等方法提高道路可识别性。通过体现地方特色、历史文脉和个性化创作等方式表达道路个性。休憩空间宜布置在人流密集路段、交通节点及优美风景路段,可采用平面型、上升型或下降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空间围合方式。合理布置布置购售设施、饮水器、公共厕所等行人服务设施。通过创造更多的边界、合理布置坐席、保留活动场所等营造交往空间;通过宣传科谱知识、法规政策及艺术熏陶培育人的活动。

       要正确认识道路空间的人性化程度,就必须有一个科学的评价。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因此必须寻找一种合适的评价方法。人们对道路空间人性化程度的评价通常不是一个明确的数值,而是一个模糊的判断;而且评价的指标具有多层次性,因此选择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对城市道路人性化空间进行评价。将道路空间人性化方面的评价指标条理化,层次化,建立具有层次结构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子)准则层不同因素的权重;建立评语等级论域:非常好,比较好、一般、比较差、非常差;构造关于各子准则的模糊评判矩阵,然后逐级进行模糊评价。本文采用这种评价方法对广州市大观路的人性化空间进行评价,同时借予分析广州迎亚运道路改造的得与失。

       分别通过广州市天河北猎德涌东侧景观路和东京银座商业街两个工程案例,说明按照城市带状公园进行道路建设的理念,以及人本思想、人体尺度在道路空间环境中的体现。

       论文最后讲述了城市道路空间环境的设计过程。

        关键词:城市道路空间;人性化设计;人体尺度;视觉环境;视觉资源

COOPERATION PARTNER合作伙伴
二级单位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