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于路面最重要病害之一车辙危害的认识,先后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难题,比如:采用坚硬耐磨的酸性石料,采用较粗的粒径或是减少沥青用量。而这些方法却又加重了路面的另一个病害的产生,即:路面的水损害。目前沥青路面抗水损能力越来越受到公路从业者的关注,水损害所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
沥青路面是由沥青与集料混合而成的集合体,分析路面产生水损害的原因,可以看出,沥青路面在梅雨季节,冻融交替的情况下,水份侵入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界面,使得粘结力减弱,进一步由于水动力的作用,使得沥青膜完全剥离,从而出现水损坏,具体表现在路面上,就是麻面,掉粒,松散和坑槽。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路面的使用及大大增加了维修养护费用,要解决路面这一破坏形式,就是要从根本上增强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结力。实际工程中,添加抗剥落剂是简便且有效的方法之一。
为评价抗剥落剂的作用,把评价实验分为沥青部分及沥青混合料部分;对于沥青部分,一是比较添加抗剥落剂前后,沥青高、低温性能的变化情况,采用沥青的软化点,低温延度,粘度等沥青指标来表征;再对比薄膜短期老化后的沥青各项指标来评价抗剥落剂对沥青老化性能的影响。沥青抗剥落剂针对解决酸性石料与沥青粘结力差的问题,采用水煮法所得的粘附等级表征这一性能的变化;沥青混合料的实验中,采用浸水马歇尔实验及冻融劈裂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同时,用60℃车辙实验表征加入抗剥落剂后,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变化,同时采用另一种非胺类抗剥落剂B(液态)进行对比研究。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实验的数据表明:本文研究的抗剥落剂A(固态)能提高沥青的低温性能以及耐久性,降低沥青的高温性能,提高沥青与酸性集料之间的粘附等级,由沥青混合料的实验数据分析出,抗剥落剂A(固态)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降低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同时采用不同的掺量进行比较,推断其合理的掺量应在4%左右,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沥青参数表征的沥青性能与沥青混合料的实验数据相关,实验结果具有可信性,对比所用的抗剥落剂B(液态)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低温以及水稳定性都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关键词:抗剥落剂;路面水损害;残留稳定度;水煮法;马歇尔稳定度;冻融劈裂;合理掺量;高温车辙